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细碎之处方见真人——读 《祖父一百多年里的若

来源:中国处方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1-1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吴江辉的 《祖父一百多年里的若干个片段》,追述 “祖父”百余年生活中极具个人独特体验的片段,把一个辛劳善良、倔强诚实,历经沧桑又甘于承受,沉默寡言又不乏机智的江南农

吴江辉的 《祖父一百多年里的若干个片段》,追述 “祖父”百余年生活中极具个人独特体验的片段,把一个辛劳善良、倔强诚实,历经沧桑又甘于承受,沉默寡言又不乏机智的江南农民形象推送到我们面前。作者从时代大背景的缝隙中透视 “祖父”百年经历,善于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,让不同性格侧面 (甚至矛盾的性格侧面)的 “小事件”相互参照, “不动声色”地组织文字,百年沉重的历史况味在不乏轻松幽默的叙述中汩汩流淌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、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和举重若轻的叙述,均值得肯定。

“祖父”活了100多岁,经历、见证了20世纪中国历史大事。许多属于宏大叙述的历史事件,身为江南农村的婴儿—少年—青年—壮年—老年的 “祖父”未必会知道,也不曾意识到这些历史大事件,造成了自己的生存困境或顺境。吴江辉在叙述祖父一百年生活片段的时候,不失时机地透过人物的背后,把时代气息和历史大事件“抓”到人物面前,从大处着眼观照祖父百年具体生活片段。这样处理,既保证文本始终集中于具体人物——“祖父”,所有事件都是祖父的所作所为、所思所想,又保障文本超越 “祖父”具体生活的局限性,进入更为广阔的历史空间。祖父出生的那一年,即光绪27年,公元1901年,“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条约,国家气息奄奄。浙中的一片泽国,水深火热。”刚刚出生的祖父当然不知道这些事情,然后庚子赔款导致民生凋敝的现实,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、渠道深刻地影响着祖父的出生、成长环境,那个用破旧篾簟围起来、四面漏风的公益性建筑——凉亭,就是祖父生命的起点。九十年前,浦阳江水运的线路,钱塘江的一举一动、一呼一吸,牵动着浦阳江两岸所有人的心,也操控着祖父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。一场碧螺痧夺取了祖父大哥、三哥的性命,种田的二哥好端端地溺亡在水塘里,这样次第死人,令人毛骨悚然。表面看起来,这些都是祖父的 “家事”,实际上,那个特殊时代经济极端落后、社会治理失范、医疗条件缺失等等,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李家的乡风民俗在不知不觉之间,让入赘的祖父成为 “阿伯”,也为孤单无依的祖父找到一个温暖的家。抗美援朝期间,作为祖父唯一的儿子,父亲报名上战场,祖父虽然不情愿但不能说,祖母作为 “干部”只能表示支持,父亲归国后直接进入保密单位,不能告诉祖父,导致祖父对父亲一直有意见。土改政策让大半生勤俭能干、忍受贫困的祖父被定为 “下中农”,没有进入贫农雇农的行列。 “我”与祖父关于地主的争论,祖父始终认为 “东家”是好人,没有剥削他,祖父和东家的关系,让我们不难想起 《白鹿原》中白嘉轩与鹿三的关系,在鹿三的眼里,白嘉轩就是好人,是兄弟,他永远感激白嘉轩。祖父身上残留着鹿三的基因, “我”的身上也不难发现黑娃、鹿兆鹏和白灵的影子。所有这些发生在祖父身上的事情,都带着或深或浅的时代烙印,都是现代中国历史背景下,作为老百姓必然经历的事件, “祖父”这个个人被时代飓风裹挟着,所有的事情表面看起来都是祖父的选择,但都是不得不如此的选择。 《祖父一百年里的若干个片段》叙述祖父个人,也是叙述现代中国,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叙述百年中国,将百年中国具体化、生活化。尽管在文本中,关于百年中国沧桑变迁的叙述文字并不多,但每次出现的 “功能”非常鲜明,为祖父百年生活片段进行了深刻的背景注解。作者从大处着眼、小处着手,将历史叙事与个人化叙事结合起来,很好地处理了具象与抽象、个别与一般的关系。

善于抓住凸显人物性格的细节,是该文又一个亮点。既然在标题中以“片段”标举,能否抓住富有表现力、趣味性的细节,就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。家里遭受了火灾,祖父急急忙忙从家里“抢救”出农具——揿,而没有搬出更值钱的小饭桌,常常被人取笑,成为 “遇事不冷静、分不清轻重”的谈资。当人们逼问紧了,祖父会露出尴尬神色,辩解到:揿属于生产工具,必须有,小饭桌属于生活用具,可有可无,没有吃的东西,要桌子何用?这样的辩解几乎奠定了祖父一生勤劳的本色。招赘进李家的时候,祖父什么活都会干,就是不会插秧,当祖父的岳父问他时,祖父表示“不会”,而且坚定地说 “不学”,一个勤劳倔强的农民形象就出现了。每年祭祖的时候,祖父总是非常认真地跪拜,一丝不苟, “文革”期间破四旧了,不让跪拜,祖父很有意见,固执己见地认为跪拜不是封建,就是一种纪念, “文革”结束后,祖父迅速恢复了跪拜之礼,直到年龄太大,不能跪拜下去为止,对招赘自己的岳父岳母尤其恭敬,表明祖父是一个知恩图报、坚持自己正确想法的人。祖父也不乏农民式的机智。大姑姑嫁给了祖父不同意的人家,六十一岁的祖父距离女儿家仅隔一个水塘,却坚决不进大姑姑家门,搬起大石头砸到塘里,说 “这石头浮出水面,我才进她的家门”。随着年岁见老,后来不知不觉地去过大姑姑家,但解释说 “石头浮起来了”,因为一年干旱,塘水干涸,石头不就出来了?可见老人的倔强还是不能与思念儿女的心情相抗衡啊!父亲是祖父唯一的儿子,当过军官,当过教师,本应该成为祖父的骄傲,但父子俩一直冲突不断,祖父一有机会就找父亲的茬, “洗脚” “楼梯争端”都很有趣, “毛选”事件更有鲜明的时代意味。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,邻村的孩子陆续回来,祖父表面不声不响,但每天固定时间去斗门,守候在码头,也守候火车,每天辛苦忘返,等候自己孩子归来。当接到慰问信的时候, “他从来没有感觉过这份沉重,捕鱼拉网时没这么重,撑船拉纤没这么重,赶牛耕田没这么重,挑泥做埂没这么重,连睡觉时手压胸口的魇梦也没这么重。他拿不动这封信!”在度日如年中,接到 “申报”报馆转来的朝鲜政府感谢信,才知道父亲已经回国,祖父也没有多余的言语,只是骂儿子心中没有父母,也不报个平安。将一个执着、倔强,又关切儿子的父亲形象,活脱脱地 “端”出来,令人感动。在文本中,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示祖父性格的细节还有很多,如 “抱着曾孙子照相”,当我无意中提到这张照片时,祖父马上警觉地笑笑,笑脸上含着歉意;再如,祖父给我交代后事, “6个菜,不能少”。通过这些富有个性化的片段,将祖父的一生串连起来,构成一个长寿的人生画卷。


文章来源:《中国处方药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cfyzz.cn/qikandaodu/2021/0111/583.html



上一篇:不开电子处方,名医坐牢
下一篇:给年轻人的心灵处方

中国处方药投稿 | 中国处方药编辑部| 中国处方药版面费 | 中国处方药论文发表 | 中国处方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国处方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